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进步愈加公平更有水平的教育。目前,全国有2600多所高校,其中超越一半在中西部区域,它们是国内高等教育的要紧组成部分。
现阶段,国内中西部区域建设进步急切需要的人才主要依赖当地培养,因此要不断健全中西部区域高等教育体系。对于不相同种类型、不同层次、不同基础的高校,应在生源水平、培养方向、课程设置、教学办法等方面提出符合特点和各有侧重的水平需要及标准。因为高校之间存在着学科差异、院校差异和区域差异,不同高校在优质进步过程中遇见的问题或许会有所不同。因此,每一所高校都要围绕优质进步合理定位、进步特点,预防千校一面同质化,防止盲目攀比一窝蜂,以优质的教育使学生可以发挥我们的个性、释放我们的潜能、塑造我们的将来。
中西部高校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趋势,用系统思维、常见联系的看法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,主动对接经济社会进步需要,科学合理设定人才培养目的,革新人才培养机制。要构建和健全高等教育水平保障规范和体系,借助信息互联网搭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等各项手段,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方法,强化和细化过程管理,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与学习体验,促进学生全方位进步。
建设高等教育强国,师资队伍建设是基础。针对目前中西部高校教师中学历层次不高,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较少和培养规模较小的问题,我建议,在全国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的过程中,尽量向西部倾斜。同时,设立中西部高校教师培养专项,在东部高校专门设立中西部高校教师学历提高项目,拓展东部高校与拥有条件的中西部高校联合培养。
因为中西部区域经济进步水平相对滞后,对于中西部区域的双一流大学,建议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强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,弥补地方办学资源的不足,补齐进步的资源弱点,不断优化国内高等教育的布局,解决进步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。(全国政协委员、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张炜)